2022年6月9日,由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智慧城市促進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杭州)智慧城市產業峰會暨《數字化改革與城市發展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新書發布會在杭州天元大廈舉行。作為我國智慧城市產業與治理領域新興的重要平臺,本次峰會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等單位指導和支持下,邀請了有著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參加會議并圍繞主題作主旨分享。峰會分為上午主論壇和下午分論壇,以OTO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吸引了商界精英、專家學者與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
上午主論壇的主題為“數字化改革與城市發展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
第一階段舉行《數字化改革與城市發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新書發布儀式,杭州城研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江山舞主持,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主任辛金國教授對新書做推介致辭,并現場舉行了新書捐贈儀式。
第二階段為主旨報告階段。由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浙江省智慧城市促進會副會長鮑林強主持。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浙江省首批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王國平作題為《城市基礎設施社區化與未來社區規劃建設》的主旨分享,他認為,廣義的城市基礎設施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城市經濟類基礎設施,二是城市社會類基礎設施,三是城市生態類基礎設施。當前,幾乎所有中國城市政府都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二是政府負債過高的問題。政府負債主要原因是城市經濟類、社會類、生態類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巨額債務。要實現城市基礎設施溢出效應最大化,進而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少負債、甚至不負債的不二法門,必然是、也只能是城市基礎設施社區化。所謂“城市基礎設施社區化”,就是指在傳統城市社區范疇的基礎上增加“未來社區”“產業園區”等新空間、新載體、新功能的基本單元,引導“政府”“居民”“物業公司/運營公司”等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實施、管理、經營、更新全過程,以全生命周期的資金平衡測算為評價指標,打造“15分鐘生活圈+15分鐘通勤圈·就業圈·消費圈·社交圈·教育圈·醫療圈·運動圈·休閑圈·生態圈”的新型社區共同體。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數字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劉淵作題為《新發展階段下的數字化改革》的主旨分享,他認為,縱深推進數字化改革,需要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發揮數字化改革的引領、撬動、賦能作用,著力打破與數字化時代不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推進經濟社會深層次系統性制度性重塑。在行動路線上,可以圍繞數字賦能、制度重塑、協同治理三個層面來展開,即發揮數字賦能的基礎性作用,提升精準識別企業、群眾、基層需求的效率;發揮制度重塑的調節性作用,破除縱深推進數字化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協同治理的價值導向作用,以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各層面各主體的獲得感與認同感。
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劉賢斐作題為《數字城市背景下的元宇宙應用展望》的主旨分享。他認為,元宇宙(Metaverse)由八大元素定義和構成,即“身份”“社交”“沉浸式”“隨時隨地”“經濟系統”“低延遲”“多元化”“虛擬文明”。元宇宙對城市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包括,重構數字經濟生態,改變產業形態、促進國家數字科技關鍵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優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前瞻布局數字世界新未來,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等。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副總工王國光作題為《基礎設施社區化導向的數字化方案研究》的主旨分享。他認為,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內涵包含三個層級,CIM1層級可以叫作“城市信息模型”,是以GIS+BIM+IOT為城市信息基礎,映射真實城市,建立起城市三維可視化模型和城市時空大數據的有機體;CIM2層級可以叫作“城市智能模型”,是基于城市基因庫、知識庫、指標體系,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為支撐,實現城市管理的實時智能分析;CIM3層級可以叫作“城市智慧管理”,即匯眾智、賦使能,實現智慧統籌、規劃、監管在城市的公共服務、經濟業態、社會活動、基層治理等事項中的智慧賦能,也就是要實現物理世界和數字城市之間相互感知融合的數字孿生工程。
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楊永耀教授作題為《中控智慧城市再思考-5大本質訴求和5T核心技術》的主旨分享。他認為,智慧城市的本質訴求可以概括為五個關鍵詞,安全(Safety)、低碳(Low-Carbon)、增效(Efficiency)、善政(Governance)、惠民(Better-Life)。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是經濟社會最優化發展,實現最少的投入、最大的回報,最小的成本、最大的效益。圍繞智慧城市的5大訴求,中控在價值實現方面探索并掌控了“5T”核心技術,即ET(裝備技術)、IoT(物聯智控技術)、DT(數字孿生技術)、ABCT(信息技術)、OT(運營管理技術)。
之江實驗室總工程師、浙江省智慧城市促進會秘書長趙志峰作題為《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推動科研范式變革》的主旨分享,他認為,科研范式是科學研究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范,也即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團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在科學研究領域,第一范式為經驗范式,即通過實驗描述自然現象;第二范式為理論范式,即通過模型或歸納法進行科學研究;第三范式為計算范式,通過可行的理論搜集數據,然后通過計算仿真得出之前未知的結論;第四范式為數據范式,即通過對大量已知數據的分析和計算得到新的結論。當前,基于思維科學的知識創造與機器猜想的第五范式正在被提出,即通過巨型復雜系統的“量子對撞”的方式進行“機器猜想”,通過不同的“算法思維”和“應用場景”的對撞,得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將未知的結論推導出來,得到在經驗領域上無法得到的前瞻性結果。
下午分論壇的主題為“數字城市與元宇宙”。由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羅尚虎博士主持。與會專家圍繞主題做了精彩分享。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杭州優鏈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蔣亞洪作題為《元宇宙時代,人與萬物的3D數字分身》報告分享;方糖星球CEO文旻作題為《虛擬活動在元宇宙中的場景應用》的報告分享;杭州易現先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虞崇軍作題為《元宇宙趨勢下的數字城市發展》的報告分享;綠城未來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周正希作題為《數字賦能未來生活——以綠城未來社區實踐為例》的報告分享。
智慧產業峰會是2016年以來杭州城研中心每年舉辦的中國(杭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的升級版,依托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新型智慧城市產業委員會,搭建“政產學研資用”跨領域合作新平臺。本次峰會以OTO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